加盟熱線:400-189-1808
歡迎來到好又多控股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實際上,為了避免消費者的誤解,同時進一步提升用戶對平臺的信賴,不少主流電商平臺已經在有意規范平臺上的營銷行為,并對平臺中的商戶進行嚴格監管,制定相應的價格保護機制,明確降價幅度、促銷時間段以及將商品銷售頁面價格標注更為簡潔。
京東方面稱,京東在日常經營和促銷期對供應商及商家的價格標示做了嚴格規定,并對違規者按照平臺管理規則予以懲罰。在法律法規培訓方面,京東對內部的采銷體系和外部商家進行了《廣告法》、《價格法》培訓,對新入職的員工進行單獨的培訓和考試。在系統技術層面,京東借助大數據技術偵測手段來對價格違法行為進行實時跟蹤監測,并制定了問責制度。
阿里則制定了相應的價格保護機制。北京商報記者從阿里方面了解到,平臺規定商家所售商品的價格在一定時間內不能低于該商品的促銷價。以2016年“雙11”為例,商品活動價必須是從9月15日-11月10日期間 低成交價基礎上再讓利至少10%,即這段時間內商品 低成交價9折或更低。
遼寧亞太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稱,電商價格欺詐會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當消費者對同一件商品在不同電商平臺進行比較后,平臺用低價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后再度降價,將侵犯消費者的選擇權,消費者有權了解真實的價格,一旦商家降價行為給消費者帶來損失,則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消費者可以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價格法》等相關法律進行維權,也可以向工商局進行舉報。
在電商平臺中,團購價、 價等新型的促銷方式不斷興起,這些商品的價格和質量同樣受到監管。董毅智強調,在促銷過程中,不允許出現“全網 低”等字樣,商品和平臺要防止進行價格戰。入駐電商平臺的第三方商家對消費者產生價格欺詐時,商家和電商平臺雙方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對消費者進行補償,如果產品為電商自營,則電商企業要承擔主要責任。
在董毅智看來,保護消費者不受價格欺詐的相關法律已經很健全,需要不斷完善相關細節,需要更多的相關判例來支撐,物價部門、工商部門在執法過程中不斷完善。同時,電商法還在草案階段,電商法出臺落地后,相關的法律法規將更為完善。